当前位置:宠物吧狗狗百科北斗时评•海宁视点|“狗咬人”为什么就成了大新闻?

北斗时评•海宁视点|“狗咬人”为什么就成了大新闻?

编辑:喵酱 时间:2022-12-17 14:29:20 来源:宠物吧

新闻界常说“狗咬人”不是新闻,“人咬狗”是新闻,最近安阳的《狗咬人》成了热播剧,今天早上河南安阳通报了处理决定。 当事人王新刚党内严重警告,撤职处分,调离执法机关。 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也受到相应的处理。 安阳的“咬狗”,从社会新闻到公权力介入,从中纪委点名,甚至殃及养狗人多年前因闹纠纷引发的财务纠纷。 “咬狗”就像一个已经生锈的螺丝钉,螺丝钉一拧,后面就啪啦啪啦地冒出意想不到的发霉材料,办案热度超出了街头市民闹事的范畴。

首先就养狗本身而言,在现代城市生活中,狗不再扮演打猎和看家的角色,而是作为宠物,满足了人们情感陪伴的需要。 而且养犬人已经享有饲养宠物的特殊权益,当然要尽文明养犬的义务。 防疫、拉绳子、不在公共场所小便、不打扰休息时间,不仅是养犬人的义务,也是养犬人行为的自觉。 近年来,爱狗人士顺应动物保护主义潮流,处处强调“生命平等”,希望自己能得到宠物的安慰,让狗成为家人,甚至对别人的狗也“一视同仁”。 这是本末倒置,尊重动物福利无论如何要以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和安全为基础。 否则,奢侈地讲“人与动物和谐共处”只能是“狗逆人势”,是戏《茶馆》中人比鸽子更有价值的虚伪利己主义。 与其要求别人“把狗当父母一样对待”,不如首先作为文明的养狗人,不放弃养狗的基本义务。

北斗时评•海宁视点|“狗咬人”为什么就成了大新闻?

爱护动物的根本出发点是人的共情能力,也同情通过理解自己的欲望来理解他人的需要,理解——而不是唯我独尊,以求他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爱好生活。 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,何况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。

加上管理不足。 各城市都有明确的养狗规定和细则。 从接种疫苗、狗的地盘配置到狗的种类都被明确要求。 但现实中显然并不严格,街头不拉绳的无证狗屡见不鲜,由此引发的矛盾也愈演愈烈。 此次安阳“贵宾犬咬伤”事件,在监控视频证据确凿的情况下,伤者一方找当地多个部门反复投诉,前后历时两个多月,被殴打威胁也没有得到赔偿和一句道歉。 更奇怪的是,两只身体超标、攻击性高的大型犬,持有“咨询犬”的犬证。 这后面管理的失职,恐怕还得追究。 有一幕震惊了主人的工作单位,甚至纪委,他登门道歉,直到主人的公职受到威胁。 但现在是真心忏悔,还是迫于情况低头,当事人心里有一些烦恼。

执法人员逃避责任,将成为弱者的哀叹。 狗咬人,是单纯的人与动物的碰撞,但维权之路如此艰难,“打狗见主人面”,让普通人觉得这不是“狗逆人势”的隐情。

普通人的生活,琐碎而具体。 社会上这台平稳复杂的机器,只有经常维修维护才能保证安全有序。 矛盾问题长期积累,可能酿成大祸的——养犬扰民事件往往发生在社区内,是邻里之间长期、反复发生的问题。 明明是有过法律的事情,却不应该依靠民间的智慧,以“抗一时风波、静一时”来息事宁人,让守法的人忍耐到受不了为止。 ——前车之鉴,造成祸害的往往是小纠纷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,一方心理严重失衡,“船陷江心晚”,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 2018年宁波一小区,两户邻居因其中一户半夜狗吠并长时间搅动隔壁房间休息,矛盾不断升级,邻居持刀闯入养狗人家,挥刀行凶,造成三死一伤惨剧。

2020年,成都厨师钟科在骑电动车下班途中,被一只不拉绳的大型犬边牧撞倒受伤,造成9级伤残。 狗主一开始反复推搡,多次辗转,最终赔偿14万元。

为琐事有失公平,日复一日,同样会损害社会公信力,消耗人的耐心和控制,冲破社会安全阀。

一开始谁也不想承担“踢球”的责任,逼迫当事人“敲鼓鸣冤”。 事情变成了“雪人”,闹得越大,矛盾越激化,是“狗咬人”把萝卜拔泥带出来,还是中纪委网站对安阳“狗咬人”事件的措辞指名道姓? 不仅仅是道歉。

评论家:王海宁

阅读: